“奶奶,您今天感觉如何?我给您带来了今天的报纸,新鲜出炉的呢。”这是宝安区人民医院医务社工小周来看望她的服务对象李奶奶了,李奶奶嘴角轻轻上扬,眼中闪烁着智慧与慈祥的光芒:“小周啊,你知道吗?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你带来的这份报纸,它就像是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探究需求与心愿
李奶奶,一位出生于旧社会、成长在新中国。在党的悉心培育下,她成长为一名坚定不移的共产党员。她的一生命运多舛,40岁那年,李奶奶痛失伴侣,又身患疾病,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她独自一人挑起了抚养两个女儿的沉重担子,还要与病魔作斗争。孩子们逐渐长大,李奶奶的病情却持续恶化。但她并未在病魔的重压下选择无谓地延续生命,相反,她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决定。面对生命的终章,92岁的李奶奶坚定地选择了医院的安宁疗护服务,希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享受安宁与尊严。在与周社工数次的深入交流与细致服务中,终于触及到了李奶奶心底最真实的声音,那是一首融合了勇气与尊严的生命之歌:
1、坚决拒绝任何痛苦的有创治疗与抢救;
2、渴望到公园晒太阳;
3、希望能够在医院安宁离世;
4、愿骨灰洒于故乡的长江里。
尊重生命的选择
为了充分尊重李奶奶的个人意愿,周社工为其讲解了生前预嘱理念,在解答了李奶奶和家属所有的疑问后,周社工联合了医护人员、家属和志愿者,协助李奶奶正式签署了生前预嘱文本《深切的嘱托》,共同参与了这一重要时刻。这是一份庄严的文件,不仅是对服务对象在生命末期治疗上自主权尊重,也是对其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尊重,让她能够按照个人意愿,维护自身尊严和选择,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全面照护的温暖
在医务社工眼里,服务对象并非仅是一位身患重病的患者,而是被视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仅关注服务对象疾病本身,还会更深入地关怀服务对象的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住院期间,李奶奶经历了多次严重的大出血,心理状态极为不佳。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医务社工开展了音乐疗法、尊严疗法,尊严疗法的运用深化了李奶奶的生命价值感;生命回顾的开展就如丝般温柔,让她与家人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在社会需求方面,医务社工积极链接爱好书法的志愿者来陪伴李奶奶,他们共同探讨了书法艺术,分享了彼此的见解和心得。志愿者不仅带来了笔墨纸砚,还精心准备了一副自己亲手书写的祝福字——“福寿安康”。确保奶奶在病房中也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而音乐疗法,大大舒缓了李奶奶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音乐疗法伴随着李奶奶直至生命的终点,即便在她陷入深度昏迷时,依旧坚持每天播放她喜爱的音乐。安宁疗护的四全照护让李奶奶安然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带来更多的温暖与尊严。
关爱延伸至家庭
在安宁疗护中,家庭成员的情感需求同样至关重要。在关注李奶奶的同时也重视家人的需求。通过组织家庭会议,为家庭成员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和表达情感的平台,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处理哀伤,分享关怀技巧、心理调适和基本护理技能等。这不仅让李奶奶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也让家属在面对亲人离世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同时,链接志愿者资源提供陪伴,让家属在照顾李奶奶的过程中得到支持。
一路相伴到终点
在医务社工接案的那一刻起,就一直陪伴在李奶奶身边,提供全程的服务。从签署《深切的嘱托》到实现离开医院去公园散步的愿望,再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她精心洗头,和想在医院舒适、无痛苦的安然离世,我们始终尽力满足她的心愿,让她感受到对生命尊重和关怀。我们尊重李奶奶“生不留名,死不留地”的遗愿,协助她的家庭实现这一使命,完成她的最后一项心愿。
共同守护生命尊严
在李奶奶的安宁疗护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医护人员、医务社工、家属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强大的支持网络。过程中,医务社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协调各方资源,为李奶奶提供最优质的综合性服务。在李奶奶多次大出血的情况,医务社工协调开展跨学科会诊,邀请了多个专科小组的专家共同讨论,根据服务对象情况,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减轻病痛。同时,医务社工和团队成员也会一起监测病患的症状和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服务对象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实现生命质量最大化。在得知李奶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由医务社工链接专业资源,护理人员主导,医生、医务社工以及家属共同协助的方式,为李奶奶举行了一次温馨的洗头仪式。让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能感受到来自周围人的关爱和尊重。最后,我们为李奶奶整理仪容,让她带着释然和微笑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公里”。
李奶奶的故事,是安宁疗护服务的一个缩影。通过尊重服务对象的自主选择、深化对整个家庭的关怀,在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全方位的服务下,为李奶奶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个案例不仅彰显了医务社工的专业素养,更传递了对生命尊严和价值的深刻尊重。在安宁疗护的旅程中,医务社工是那道不可或缺的光芒,每一位医务社工都是生命的守护者,运用他们的专业和爱心,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陪伴服务对象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医务社工-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