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杜牧这首千古流传的《清明》诗韵中,一场别具意义的讲座于 2025 年 3 月 30 日晚 8 点,在深圳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拉开帷幕。此次讲座以 “清明追思・探索生命之旅 — 带你了解生前预嘱” 为主题,正值清明节前夕,这个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厚重情感,也如同一面镜子,促使人们直面生命与死亡,进行深度思考。尽管当晚深圳气温骤降且细雨绵绵,但这丝毫未阻挡市民们的热情,现场有百余位市民冒雨前来参与,其中还有部分深圳市安宁疗护与生前预嘱领域的专业人士。
本活动系健康深圳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由深圳市健康服务与传播促进会主办,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和深圳中心书城联合承办,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会长李瑛担任主讲嘉宾。李瑛会长同时也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退休的资深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在医学、安宁疗护和生前预嘱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讲座伊始,李瑛会长从生命的起源娓娓道来,以 “生命如树,家庭是根” 作为切入点,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生命从诞生之初的受精、胚胎发育,历经出生、成长、衰老,直至最终走向死亡的自然过程。期间,她巧妙引用老子《道德经》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的经典语句,将复杂的生命科学知识和生命哲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层层剖析,让在场听众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讲座中,李瑛会长深入分析了人们在面对死亡时常见的心理状态和态度。她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何让生命在最后的阶段依然保持尊严,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2022 年 6 月 23 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并于 2023 年 1 月 1 日正式施行。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生前预嘱” 立法,为中国大陆地区生前预嘱的推广筑牢了法律根基,也为安宁疗护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李瑛会长在介绍生前预嘱理念时,针对大众普遍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且专业的解答。比如,什么是 “生前预嘱”?它与安乐死存在哪些本质区别?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又分别是什么?生前预嘱应在何种状态下签署才具备法律效力?生前预嘱具体涵盖哪些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地订立生前预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解读,现场听众对生前预嘱这一相对陌生的概念,有了初步清晰的认识。演讲最后,以两个临床安宁疗护服务的成功案例,让民众更清晰的了解到安宁疗护服务的全过程,并且知道了安宁疗护不是安乐死,而是让终末期患者舒适、有品质、有尊严、自然的度过生命最后一公里的安乐活。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环节将讲座推向了高潮。有 5 位热心观众分享了自己对于生命终章的独特看法以及亲身经历。其中,律师刘女士以自己父亲的真实感受为例,深情表达了对生前预嘱和安宁疗护理念的高度认可。她的分享情真意切,引起了现场众多观众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围绕相关话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活动结束了仍有观众意犹未尽,上台和会长近距离交流,纷纷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李瑛会长一一给予了专业、细致的解答。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公众对生前预嘱有了清晰且深入的认知,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大家以正确、坦然的心态看待死亡,积极探索生命终点的智慧。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如何让亲人从过度治疗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转向减少痛苦、享受最后的温馨时光,成为大家共同思索的重要课题。通过这次活动,越来越多的人深刻意识到生前预嘱的重要性,也为推动这一理念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