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 新闻动态

会员动态|临终前的分分秒秒,生死关怀两相安 ——深圳市人民医院一堂别开生面的生命教育课

   {{formatDate(infoObj.addTime,'yyyy-MM-dd HH:mm:ss')}}

为进一步推动深圳市安宁疗护工作发展,提高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及相关社会组织、志愿者对安宁疗护服务的认知和技能,加强深圳市与中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工作的交流学习,4月7日下午,深圳市人民医院特邀中国台湾地区生命教育推手纪洁芳教授莅临医院大礼堂对医护人员开展专题演讲,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的志愿者们也受邀一同前往学习。此次讲座以“临终前的分分秒秒——生死关怀两相安”为主题,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多媒体及绘本疗愈教学、现场互动实操等方式,助力安宁疗护服务群体了解临终关怀的理念与意义,体会生命教育推广多层次的必要性。

图片1.png

一、临终关怀与善终

纪教授提到,临终关怀范围包括身、心、灵性三方面,通过故事提醒我们——和解要趁早,避免遇到临时情况来不及了后悔,并劝告大家在遇到临终的情境下也不要存在虚假或“隐射语”的情况,对待死亡这件事上我们需要诚恳、存着敬畏心来处理。

图片2.png

纪教授以《哆基朴的天空 Doggy Poo》的视频辅助讲解,以及身边临终服务的案例引导大家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像视频中的“泥坨”所说“上帝不会无缘无故放弃你,他一定会为你做妥善的安排的。”其实就是就是一种很好的回答。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活在当下,寻找属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假设我是一杯泥土,在田里我可以是农作物的依靠,当我成为建房子的一部分时,某种意义上我也会使人类获得快乐和温暖......回顾过往,或许会有人将曾经自己的所做的错事、对他人的恶意、不甘的失败等等放大,但在我们表达歉意,勇于面对自我时其实已经达到了和解。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将人生回顾法用在临终关怀中。比如帮助生命末期的老人撰写个人自传,既能帮助老人转移注意力,减轻疾病对身体的痛意,又能帮助老人及亲属回顾过往相处的点滴。

图片3.png

关于临终关怀服务对象方面,纪教授指出我们现有的不足之处,仅将服务局限在患有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和家庭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同时将目光投向社会,将临终关怀的理念及科学生命观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向进行宣传,在处理关于孩子提出的死亡相关的问题上,不要刻意避开或是过于谨慎小心。演讲中,纪教授现场邀请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李瑛会长介绍了协会目前工作开展的情况。

图片4.png

图为李瑛会长受邀介绍生前预嘱

二、癌末患者的身心灵需求

对于服务对象的身体、心理和精神需求及照顾上,纪教授强调我们需要注重意义治疗、生命回顾、生命回馈——如果觉得生命有意义,他就不会自杀,并通过短片《妈妈的脸》强调我们在面对末期患者时要在适时的时候引导他们道爱、道别、道谢和道歉,不留遗憾。纪教授借用自己在汶川地震时的志愿者经历提醒我们,堵不如疏,如果有悲伤的情绪,特别是亲人朋友非自然死亡的情况下,我们要判断是否需要对其进行哀伤辅导,帮助其将情绪宣泄出来。

三、如何面对死亡

“是否告知癌症患者真实病情、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恶化病情及后续的治疗方案是每名医务人员的必修课,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往往很难开口,将坏消息传递给他们。”这是会后老师们与纪教授讨论的一大内容。讲座过程中纪教授把如何面对死亡单独作为一个学习的议题,表示是否告知、如何告知死亡或恶性病情需要因人而已,如果患者承受能力有限,我们可以与家属进行沟通,但理想的情况是将真实情况告知患者本人。

同时我们也协助家属学习照顾技巧、释放压力与情绪,并鼓励其与患者一同完成生命的回顾,接受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引入“生前预嘱”及生前告别仪式给服务对象选择,完成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翩然离去很难,鲜花与巧克力我更想送到你手上而不是石碑前。

其中较能引起在座参会者共鸣及学习的应该是有关孩童面对死亡的话题,纪教授更推荐的是不要回避死亡话题,无论是孩童的宠物还是亲人,与拓宽生命教育覆盖面的意义同理,我们帮助孩童树立科学的生死观可以从鼓励其接受“离世”“死亡”开始,摒弃一贯的“睡觉”“去天堂”等隐射语,更加要避免“孩童调皮、惩罚所以会死亡”等不恰当的死亡因果关系给孩童带来的二次伤害。现场纪教授邀请了多位爸爸妈妈谈谈他们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并一一点评及鼓励。

演讲结束后,深圳市人民医院耿庆山院长邀请李瑛会长对纪教授的演讲内容做相关总结,李瑛会长表示目前深圳市正在进行安宁疗护试点推进工作,协会也在不断开展生死教育宣传活动,努力推动 “生前预嘱和安宁疗护理念在深圳千家万户人人知晓”目标早日实现,欢迎各位同道共同参与,向更多的民众普及临终关怀理念,珍惜生命,尊重死亡。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好的在生命之树“源头”浇水,帮助人们,尤其是孩童树立良好的生死观,提升民众的死亡素养,更好的珍惜当下,活好每一天。

会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参加本次生命教育教学课堂收获很大,希望以后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提升自我的正确生死观,更好的服务于临终患者和民众。

图片5.jpg

图为纪洁芳教授与耿庆山院长、参会人员以及协会成员交流合影